ROR体育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通报安徽60年林业生态建设成就的讲话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根据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就安徽60年林业生态建设成就通报如下:安徽省属于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业讲话】省长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关于通报安徽60年林业生态建设成就讲话(全文完整)
安徽省属于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徽林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期间既有快速发展的辉煌,又有挫折的经历。建国初期,我省淮北平原林木砍伐殆尽,江淮之间到处是荒山荒丘,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只有少数交通不便的地方保存有成片森林,全省森林覆盖率仅有12.51%,森林面积168万公顷。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林业,组织群众大力造林育林,努力增加森林资源。但是在“”和“文革”期间,森林采伐失控ROR体育,毁林种粮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再度遭受重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绿化祖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持之以恒地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森林资源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去我省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战略,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开放,坚持实行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广泛动员全民绿化和全社会办林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林业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省林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植树造林去的可喜成就,生态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大幅增长。近20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等一系列林业发展战略,造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据统计,60年来,全省累计完成了人工造林522万公顷;提供木材约2.4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到2008年,全省森林面积由建国初期的168万公顷增加到360.07万公顷,增加一倍多;森林覆盖率由12.51%增长增长到26.06%,增加13.55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量由0.87亿立方米增加到1.63亿立方米,净增7600万立方米。
二是重点工程带动跨越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相继实施了“七五”丰产林、省级工程林等重点工程;从90年代开始实施长江淮河防护林和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等外资林业项目;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围绕建设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淮河防护林、绿色长廊、兴林抑螺、治沙造林以及世行林业项目、中德合作、中日合作林业项目一大批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安徽林业进入恢复发展的快速时期。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工程面积54.7万公顷,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4.9万公顷,长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9.4万公顷,绿色长廊工程完成线公里、林带建设17402万公里、农田林网面积66.1万公顷。
三是城乡绿化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我省开始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规划,到1994年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成为全国第四个“灭荒”省份,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实现荒山造林绿化规划省”的光荣称号;1997年如期实现了基本绿化目标,成为全国最早实现全面绿化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实施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战略,城乡绿化水平大幅提高。到2008年,全省村庄覆盖率达到35%,集镇绿化率达36.1%。人均公园绿地8.7平方米。先后有27家单位荣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四佳”单位”的荣誉称号,10个单位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四佳”单位,18个单位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32个单位分别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有5个县、36个村、378户分别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村、户”的称号。
四是平原林业异军突起。平原绿化是我省林业一大特色,到1997年,全省有平原绿化任务的65个县(市、区)全部实现绿化达标,境内主要路沟渠绿化率、林木覆盖率大大提高,建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ROR体育、以路河沟渠林带为骨架、以村庄绿化为亮点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林成网”的新型格局;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不到1%、改革开放初期的3%提高到现在的20%左右,尤其是淮北平原村庄绿化率已达到60%。老百姓高兴地说:“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林场,一条林带就是一个存折”。
五是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林业产业由传统单一的木材加工业逐步转变为林下种植业、木材综合加工利用、经济林产品生产加工、林木种苗花卉、森林旅游等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林业产业经济显著增强。2008年全省林业产值达到421亿元。已建成商品用材林基地1900万亩,经果林和竹林基地1600多亩,有8个县(市)获得中国经济林之乡称号,4个县(区)跻身于全国100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行列,7县(市)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建设单位”,广德、宁国、霍山、黄山四县(区)跻身全国三十个竹乡之列。苗木花卉和森林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朝阳产业和林业新兴经济增长点。
六是森林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我省森林、林木、林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等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省现有国有林场138个,国有苗圃78个,森林公园52处,湿地公园3处ROR体育。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98处,总面积48.3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8%。各地的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全省70%——80%的野生生物物种,以及许多极为重要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森林生态和湿地生态系统。扬子鳄人工繁育技术已完全过关,种群已达万余条,已成功跨越动物种群濒危线,并六次进行野外放归;南方红豆杉、凹叶厚朴、鹅掌楸、青钱柳、天女花等珍稀植物在保护区内成功进行规模栽培。森林防火能力显著提高,森林火灾受害率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千分之一的指标。全省建立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523支,义务森林消防队伍1479支,共5万余人,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385个。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控。目前松材线虫病未在我省重点林区蔓延,省政府划定的七大预防区外围等重点地区疫情绝大多数得到了有效控制。依法治林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各级领导承担造林重任,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1989年9月9日,省委ROR体育、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动员全省人民实现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目标的决定》。原省委书记、省长立下军令状,明确由党委保证,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各级领导身体力行,亲自以办造林绿化点指导推动工作,全省乡(镇)以上干部共办公绿化点3020个,其中省级领导办点39个。此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持之以恒地狠抓生态建设不放松,不仅经常指导检查林业工作,还年复一年地亲自参加植树劳动,履行植树造林义务,为全省人民做出表率。
二是全社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我省社会办林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中后期,逐步形成了多主体建设、多渠道投资、多形式经营的全社会办林业格局。自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来,全省上下广泛宣传发动,认真组织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省约有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共植树近18.6亿株,建立各级义务植树基地850个,全省共营建各种纪念林20000余处。
三是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林业体制机制。1981年9月,在全省开展以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在此基础上,掀起了第一轮个体承包造林高潮,一批造林大户应运而生。90年代初,我省南部推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股份合作制林业;北部大力推行农村“四荒”(荒山、皇帝、荒滩、荒水)租赁、承包、拍卖,全省普遍开始探索以“一权不变,两权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林权流转改革,多种成分的林业经济纷纷涌现。到了90年代中后期,全社会办林业蓬勃发展,林业的生产要素逐步按照市场需求配置。2006年全省再次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的核心内容是“明晰产权、规范流转、放活经营”,总体目标是“资源增长,农民增收”。到2009年8月,全省共完成勘界面积5288.9万亩,应占勘界面积的99.1%,涉及农户数658.6万余户;已发放林权证233.6万本,发证面积5000.2万亩,占已勘界面积的9307%。集体林业产权到户率78%,林农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林改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出来。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林权流转、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森林保险、林业抵押贷款ROR体育、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等各项配套改革。
四是坚持依法兴林,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完善。全省林业法制体系初步建立。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安徽省实施《森林法》办法》、《安徽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和《安徽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安徽省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安徽省山林权纠纷调处办法》、《安徽省森林防火办法》、《安徽省森林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安徽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0多部。林业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已形成良好的依法治林大格局。全社会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
五是加强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水平。从1990年开始,成功组织实施了《林业技术开发工程》。“十五”以来,实施了林业科技推广“2111”示范工程,在良种选育推广,科学赋抚育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林业产业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林业国际合作交流成果丰硕,先后直接引进外资项目30个,共利用外资2亿多美元。
年8月1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多年来林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动员全省进一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强省。会议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即,2009年全面完成主体改革,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配套改革。至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林木绿化率达到35%以上,林木总蓄积量增加到2.8亿立方米,集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平原、丘陵地区和山区的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5%、50%和30%,初步建成覆盖面广、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质量优良、功能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共进,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林业收入大幅度增长。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全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绿色安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推荐访问: